“数字标签”时代来临,二维码喷印质量如何保证?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5号)》。这份公告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中“数字标签”的要求做了进一步细化说明。
“数字标签”是采用二维码等信息化的展示手段,当消费者扫描数字标签二维码,即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标签信息。
目前,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早已成为连接消费者、企业与监管端的重要纽带。如何保证喷印二维码的质量、速度、美观性以及可追溯性,是印刷企业在生产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好的二维码设计是完美印制二维码的前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二维码的特点以及印刷适性。
ISO/IEC 18004 标准:二维码(QR Code)的国际标准,对二维码的尺寸、容错率、编码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模块大小(Module Size):二维码是由若干个“方格模块”组成的,每个模块的尺寸决定了整体二维码的最终大小。
一般推荐模块大小不低于0.25mm,以便在300dpi或更高分辨率下获得清晰可识别的细节。而设计尺寸过小是常见问题。印刷尺寸建议>20mm*20mm,并根据使用场景调整。
推荐印刷分辨率:常见的数字印刷分辨率是150~300dpi。dpi数值越高,二维码细节越清晰。在尺寸紧凑的场合,提升分辨率可以更好地确保扫码效率。
二维码扫描依赖色差识别,代码颜色应深于背景(首选黑色),避免代码为浅色(如白底白码)。使用彩色时,确保代码与背景有足够反差。颜色过于相近在弱光下难识别。
材质类型:纸张、塑料、不干胶标签、金属等不同材质会对二维码清晰度造成不同影响。
后期工艺:覆膜、烫金、上光等工艺可能造成二维码反光、色差或细节损失,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测试和调整。
内容过多使二维码过密难读。需承载大量信息时,优先使用活码而非静态码。
二维码印刷主要采用喷墨印刷,能实现传统印刷所不具备的可变数据处理功能,可以较好地完成二维码的印制,而相比静电成像数字印刷技术和印刷机直接成像技术,喷墨印刷在速度、成本、质量的综合体现上又有其独特的优势。
如果纸张含水量调节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刚刚喷印好的可变二维码可以被二维码识读设备识别,但放置晾干后,因为墨水的扩散和纸张的收缩造成图文变形,从而影响二维码识读设备对其的识别。
纸张和喷头间距离一般为2mm左右,但有时由于卷筒纸走纸的张力不稳定或单张纸走纸平台上不能将纸张的平整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易导致纸张与喷头间距离在喷印过程中出现变化,从而出现二维码发虚、断线或刮擦蹭脏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应尽量选择质量过关的纸张,在印刷前对纸张进行平整化处理,去除纸面上的掉粉掉毛,降低纸面的粗糙度,同时可以在印刷过程中对纸张进行适度拉伸,以进一步提高纸面的平整程度。特别当纸张经过喷嘴处时,不能发生抖动,并保证与喷嘴的距离恒定,以确保喷印的二维码不飘浮在纸张表面。
由于二维码可以印刷在多种承印物上,所以当承印物发生变化时,就要取样测试,分析承印物表面特性,并调整喷印分辨率、喷头温度等技术参数,以满足生产要求。
主要指彩色二维码。印刷时必须保证二维码整齐清晰。通常,我们规定套印误差(主色调与图片的套印误差)的最大值应小于或等于最窄线条形码标称宽度的0.4倍。如果套印不准确,二维码在扫描时就很难被识别出来。而不准确的二维码印刷,也会严重影响生产效果。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在这方面完全能达到标准,而一些技术比较落后的设备,如套印不太稳定的,建议将二维码用单色印刷。
如果是采用加装喷头或喷码系统的轮转喷墨印刷机印刷二维码,为了保证二维码的印制精度和提高后序检测装置对其检测的精度,应将轮转喷墨印刷机机的印刷速度控制为40~80m/min,否则易造成产品的废品率上升。喷头分辨率应调整至600dpi×300dpi,并最好选用一次性喷嘴或新喷嘴。
墨层厚度最好<0.1mm,否则会因条与空在不同扫描平面上而影响二维码的正常识读。为保证墨层厚度足够薄,应选择均匀性和扩散性好的墨水,并注意墨水与承印物的匹配。另外,因为墨水的流动性等性能与环境温度息息相关,所以墨量大小需要根据环境温度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经干燥后,二维码的干燥度要达到90%以上,并保证烘干后的二维码不出现“尾巴”。
印刷时遗漏内容,会造成扫描困难。在印刷中,由于纸张等原因,容易导致印刷图案缺损。对于二维码这种稍显“零碎”的图案,在印刷时要细心检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在批量印制二维码时,最好先用二维码识读设备扫码,经过测试以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印刷完成后,要尽量平整存放,避免印刷品产生扭曲。
以上是二维码喷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数字印刷企业日常质量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