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印刷常见的10大质量问题及对策
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沉淀的重要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印刷质量不仅关系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还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尽管随着出版印刷业持续发展,图书整体工艺水平有所提升,但印刷质量的老问题依旧存在,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瓶颈。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质检显示,图书产品合格率总体维持在一定水平,但一些图书在图像文字呈现、装订牢固度和外观质量控制上还存在缺陷。因此,对关键环节展开学术研究,梳理成因并构建改进途径,对于提高图书质量、优化读者服务以及建设行业生态具有重要价值。
图书印刷产品常见质量问题类型及表现
01/ 图文质量问题
(1)缺笔断划
橡皮布被异物损坏、印版混入杂质、纸张质量有问题、印版自身笔画断裂等缘故,会造成影响读者分辨的文字断裂缺陷。某社出版的《整钱的艰难》,在质量审查时发现字符印刷有缺点,部分字符笔画缺失,降低了文字识别度。
(2)跨页接版偏差
铣背深度调节不准或参数设置不恰当,致使接版区域字符笔画有断裂缺陷。铣背量太小,书页展开效果差,装订时字迹易被压坏或缺失;书背开槽过深,会破坏书页原有的结构,使书本易老化;折页误差超出工艺标准,从而引发跨页图文接版错位,对开页对位精度超出允许范围。国家新闻出版署通报显示,因跨页接版缺陷导致的大批单册图书质检不合格,在不合格书籍中占比明显,破坏了图书整体美观和内容表达的完整性。
(3)套印误差超标
如果承印物变形,或CMYK套色调试存在偏差,或某色版套准参数不达标就急于印刷,会使各版套印出现位置偏差,导致图文色彩清晰度降低,影响整体视觉效果。对于教辅读物这类对图像清晰度要求高的品类,问题十分明显。例如,某教辅书中出现套印偏移的图示,会干扰读者对知识的学习。
02/ 装订质量问题
(1)开胶散页
印刷企业未准确选用图书专用原辅材料,或工艺参数设置欠佳,例如铣背深度太浅、拉槽深度不当、背胶厚度不符合规定,导致书页和书脊胶合面粘结强度不够,造成翻阅时书页脱落。某社出版的《痕探骊》被发现书芯粘接开裂,影响了读者的实际体验,主要问题就是书芯粘结强度不合格。
(2)露胶根
封面纸张定量与内页纸张定量有显著差异、书脊压痕太浅或尺寸不恰当、胶层涂布不均匀、铣背深度不够、热熔胶温度不达标等变量,最终会引发露胶根缺陷。露胶根是图书掉页、散页等装订故障的起因,若持续不改进,会降低书页与书背的粘结稳定性,导致图书有损毁的可能。
(3)书背空泡
涂胶参数设置不合理、书芯及胶内气泡未去除、封面与书背压贴不紧密等,使得部分胶订图书书脊胶体末端有气泡,书背起泡破坏图书整洁外观,引发纸张褶皱,降低了图书整体品质和美观效果。
(4)侧胶开裂
上胶过程中断、施胶温湿度不满足条件、托辊间距调整不当或胶黏剂匹配失误,会导致侧胶层裂开。已有侧胶损坏的图书,经过长时间存放或多次翻阅后,容易发展成完全裂开,降低图书的保存期限。例如,图书馆保存的老旧书,由于书页胶装处脱胶,页张逐渐脱落,不便投入借阅流程。
03/ 外观质量问题
(1)覆膜问题
如果裁切操作有方向上的偏差、刀具变钝不好用、切口不整齐划一、定位不精准或问题样张残留未清等问题,导致出现覆膜少膜状况;夹板闭合前的间隔距离偏窄,胶黏剂涂抹后夹板压合太过用力,伴随着岗线挤出,预涂膜和封面粘接处部分脱离,导致覆膜出现气泡问题。此类问题会影响书籍的美观程度和防护作用。若覆膜存在缺损,图书封面部分位置会失去防护,更易产生磨损或沾上污渍。此外,起泡问题会破坏封面的平整与视觉美感。
(2)脏迹
普遍现象是封面有胶痕污染,内页有摩擦痕迹,未配备断胶设备或者封面比书芯短是产生胶脏的主要缘由,造成切口处胶液外淌,污染书本和设备。内页蹭脏通常是由油墨干燥不彻底就装订造成的。脏污会降低书籍品质,减弱潜在买家的购买意愿。
(3)书脊图文缺陷
印刷企业质量监管不落实、出厂抽检缺少环节,导致有质量问题的图书流入市场。例如,书背文字跑到封面封底,印刷质量不佳,影响文字辨认;如果平装书过薄,安排书脊文字,文字容易偏移到书籍正反面。书脊图文的瑕疵显著影响图书的审美效果,降低图书在货架上的视觉展示和检索效率。
04/ 材料质量问题
为了控制经费,部分出版物采用密度不够、容易裂开的劣质纸张,尤其是文学作品和辞典类书籍,它们的实际使用频率和有效时间超出了普通图书。低品质纸张不仅会让图书损耗更快,也会影响阅读的流畅度。例如,价格较低的文学出版物,阅读时稍微粗心,书页就容易出现破损,很难长期保存。
案例分析
01/ 《故事会》存在的印刷装订差错
(1)问题描述
贝塔斯曼是《故事会》销售总代理商,该杂志印刷由上海某印刷企业负责。该杂志为32开平装合订本,采用串线胶订,实际纸张比预估得厚,成书厚度为45mm,按装帧方案装订完成后,装订线处呈圆弧状鼓起,多次翻动就会出现竖向的裂痕,影响了书籍的装帧效果。贝塔斯曼发现装订问题后立刻拒收这批产品。
(2)原因分析
该印刷企业在确定印装方案初期,没有分析纸张厚度、印张数量和装订工艺适用标准的关系,在印刷流程的风险预判上存在漏洞;在书籍印刷阶段,即便问题已有所展现,但因为交流不够、分工混乱、流程无序,在装订收尾阶段问题才彻底暴露,直到产品进入销售环节才被察觉;企业成本管控过度收紧,没有设置充足的缓冲区间,导致面对突发危机时无法迅速拿出有效处理手段。
(3)解决方案及效果
历经多轮沟通,该印刷企业将问题图书全部收回,剥去原有封皮,把内文做成精装书芯,改成平底精装样式,问题得以解决。经历这次事故,该印刷企业认识到在印刷装订计划制定和实施环节加强协作、明确职责和规范流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之后在类似项目中,对这些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印装质量,并深入思考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在保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02/ 某教辅书籍的图文缺陷
(1)问题描述
套印偏差过大影响了图文色彩还原度,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点。某教辅书籍质检时发现有跨页接版错位现象,并且双面拼接图文匹配存在问题,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
(2)原因分析
就出版社来说,版面设计人员未充分了解印刷工艺需求,图文跨页设计未针对印刷环节思考,致使跨页图文拼合有偏差;跨页图表设计若未考虑折页装订后呈现效果,导致装订线附近信息丢失或重叠;印刷企业在印制过程中,对折页偏差管理宽松,四色套准设备设定不精准,各色版套准精度不满足标准,接收出版社材料审核不严谨,对设计缺陷反应不及时。
(3)解决方案及效果
出版社全面提高编辑团队对印刷工艺培训的质量,强化其对实际生产的把控力度,调度印刷技术人才到现场给予编辑人员辅导,协助他们把握印刷设备性能和工艺需求;在设计环节,精简跨页图像接版操作,提升跨页视觉的连贯程度。印刷企业强化生产阶段质量监督,按既定生产流程推进操作,提高对折页、套印等重要环节的检验与纠正力度,与出版社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对印刷环节问题及时报告,合作商议处理措施。实施相关调整后,该系列教辅后续批次印刷效果显著改善,之后质检再没出现相同图文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