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与客户引起争议的这几种印刷误差,你知道多少?
印刷争议是印刷厂与客户交往过程中最不愿意遇到、但也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印刷争议的出现,原因之一可能是印刷品质量不合格,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客观存在的印刷误差。
本文,笔者列出几种常见的印刷误差,帮助客户以及印刷企业进一步了解这些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素。

排版是印前的一个重要流程。确切地讲,排版是在客户授意和要求下,由设计制作人员使用相应软件从事的一项文字编排工作。因此,从印刷企业的角度讲,在制版印刷之前,一般都会要求客户进行签字确认。但有时由于活件时间紧,且基于双方相互信任,客户有时会完全把排版确认的权利下放给印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客户可能会责怪设计制作人员不负责任,比如出现错字或其它排版错误。
这种错误的出现,并不是因机械问题引起的,而完全是流程控制存在问题。因此,我们一般要求在出片打样之前,必须有客户的签字确认。通过双方共同比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消除这些错误。

排版制作完成后,进入到出片打样流程。这一流程印刷误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出菲林片的过程中如果某一张胶片出现问题需要补片,可能会导致分辨率有所不同,进而导致网点变化,出现套印不准问题。因此,出片时应力求一次成形,尽量减少补片。当然出片时因字体替换出现的乱码或字体变化,如果相关人员认真负责,则是可以避免的。
在菲林片制作完毕后,传统模拟打样需要使用一套四张胶片进行打样。打样时,要做到四色油墨样张色彩的准确和稳定,必须控制和标准化三个环节,即设备、材料和质量标准。在设备上,必需调整打样设备的压力、版台温度和气垫橡皮布,以保证打样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材料上,应规范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油墨,还要规范纸张,原则上打样与印刷应使用同一种纸张;在质量标准方面,应注意实地密度值、印刷相对反差值。如果打样时不能顾及到这些因素,就会导致印刷品与样品相比出现误差。

常见的颜色误差有三种:一是印刷品与打样的颜色存在偏差;二是同一批印刷品内部前后颜色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三是印刷品中印刷的产品颜色与实物颜色本身存在偏差。
第一种差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印刷时追不上打样,其原因在上面已有论述,如油墨、纸张、网点还原问题。对于这种差异,印刷人员应该尽量追样,如果差异很大,则应及时通知客户,由客户亲自签样。
第二种差异也是客观存在、印刷机械本身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上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印刷时,当墨辊上的油墨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印刷机会自动上墨进行补偿。而这里的“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导致一批印刷活件最前面印刷的成品与最后面印刷的成品颜色出现偏差。第三种差异事实上是一种心理预期问题。
我们就曾经遇到一个客户,声称印刷成品与其实物本身颜色不完全一致,认为有损公司形象、甚至影响公司订货,而我们则认为其颜色偏差是可以接受的。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说这种偏差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印刷厂的质量控制。前面我们提到,确切地说,印刷成品的颜色是不可能完全与打样一致的,何况同一批印刷品内部也会出现墨色偏差。打样只是由于先出来,才能够作为参照标准,而客户可能会先入为主,认为打样就是好的、对的。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在印刷时先顾及产品图片的颜色,然后是其它图片的颜色,最后是修饰性的色条或色块。对于供订货使用的印刷样本,我们则建议客户在印刷品下方加上一条:“本印刷品中的颜色仅供参考,颜色以实物为准”,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由于造纸工艺的不同,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标签的亮度、薄厚、质感也会有所差别。另外,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克重的纸张,由于出厂时间不同,在生产工艺上可能也会略有变化,加上可以接受的误差等原因,其亮度、薄厚、质感也可能有所不同。事实上,在印刷厂购进的每批纸张的标签中,造纸厂都事先作出了此类声明,要求不能与以前的混用,以免在用户比较时发生偏差。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应在每次印刷前,向客户提供将要使用的印刷产品纸样,由客户确认后投入印刷,以免出现此类争议。

印刷过程中,机械误差主要体现在套印精度和墨色两个方面。根据我国印刷机械行业标准,印刷机的套准精度、也就是网点的叠加精度要求为0.033mm,实际机械精度一般要高于此标准,多为0.01mm,当然也有的印刷机械精度为0.1mm(多为单色机)。但即便如此,如果使用40倍放大镜观察印刷成品,仍可以看出其网点叠加出现偏离。因此,在印刷成品交接过程中,我们只能达到用肉眼观察没有问题的地步,印刷企业是不可能接受客户拿放大镜去挑毛病。
对于墨色问题,由于上墨装置墨量补偿原因,也存在一定偏差,上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模切过程中,在模切成品时,由于模切刀本身存在的误差问题,模切成品后的误差也是客观存在的,只要确保其误差必须落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正常来说,心理预期误差并不归属印刷误差范畴之内。之所以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印企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且很难解决。对于长期接触印刷品的客户来说,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对于哪些误差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是不能接受,都已经有了正确的判断,印刷企业沟通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一部分客户在制作印刷品时,可能会怀着非常高的心理预期,希望把印刷品做得美仑美奂。对这部分客户,印刷企业则要与客户多进行沟通,毕竟,印刷品不是艺术品,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